• <strike id="gs60m"></strike>
    <strike id="gs60m"></strike>
  • <strike id="gs60m"><menu id="gs60m"></menu></strike>
    <strike id="gs60m"><input id="gs60m"></input></strike><blockquote id="gs60m"><tfoot id="gs60m"></tfoot></blockquote>
    <ul id="gs60m"></ul>
    首頁 > 資訊>正文

    該來的還是來了,全球掀起加氫站關停潮

    來源:綠創碳和 2025-04-18

    近期,全球加氫站掀起“關停潮”,席卷了德國、美國、韓國、英國、丹麥等多個國家。在全球加氫站發展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,中國加氫站行業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。

    氫能交通急需突破“成本鴻溝”與“基建死亡谷”。

    01

    全球加氫站關停潮

    近期,全球氫能產業發展出現波折,國外加氫站連續出現“關停潮”,給氫能產業發展增添了諸多變數。

    1.德國

    2025年3-4月,歐洲最大加氫站運營商H2 Mobility宣布分兩階段關閉德國境內22座加氫站,占其網絡規模的25%。第一階段在3月31日前關閉11座小型加氫站,覆蓋諾伊魯平、波恩、弗倫斯堡等多地;第二階段6月底前再關閉11座。這些關停的站點多為2015年前建設的35兆帕小型站,無法滿足商用車對大型基礎設施(如更高的屋頂、更大的卡車操作空間)的需求。同時,德國氫動力乘用車普及率低,這些站點日均服務量不足10車次,難以盈利,導致運營虧損嚴重。

    2.美國

    殼牌在2024年永久關閉了7座乘用車加氫站,僅保留1座在營。TrueZero也關閉了10座站點,并將氫氣售價提高20%,致使加州75%的加氫站停運或縮短服務時間。加州的加氫站設計主要以乘用車為主,但氫能乘用車競爭力不足,每英里成本高達0.21美元,遠高于電動車的0.04美元,市場需求持續萎縮。此外,加州依賴外部工業副產氫,本地產能僅4噸/日,氫源供應不穩定。

    3.韓國

    2023年,因現代制鐵副產氫供應中斷,韓國全國3/4的加氫站關閉,剩余站點需排隊數小時且限量加氫。盡管2025年韓國計劃新建35座站點(含17座液氫站),但氫源穩定性依然是巨大挑戰。一旦制氫企業出現設備故障或其他問題,就可能導致交通用氫短缺,影響加氫站的正常運營。

    4.英國與丹麥

    殼牌關閉了英國3座乘用車站點,Motive Fuels停運倫敦2座站點,且該企業自2019年以來在加氫站上平均每年虧損200萬英鎊。丹麥在2023年關閉了所有5座加氫站,成為首個“零加氫站”國家。英國和丹麥加氫站的關停,反映出在歐洲部分國家,加氫站運營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壓力和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。

    全球加氫站關停潮揭示了氫能產業從“政策驅動”向“市場驅動”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陣痛。

    1.市場需求不足

    2023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同比下降30.2%,僅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0.1%。其中,韓國、日本市場降幅達50%。氫燃料電池汽車高昂的購買價格、運行成本,以及車型選擇較少等因素,導致民眾消費熱情不高,市場需求低迷。

    以美國加州為例,氫燃料汽車每英里運行成本0.21美元,是電動車的5倍。同時,氫氣零售價從13美元/kg漲至36美元/kg,過高的使用成本使得大量用戶流失,進一步抑制了市場需求。

    2.產業鏈瓶頸

    加州依賴外部工業副產氫,供應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。韓國則因制氫設備故障等問題,導致交通用氫短缺。不穩定的氫源供應,使得加氫站無法保證持續、充足的氫氣供應,影響了正常運營。

    目前,氣態儲運單次僅能運輸300公斤,液態儲氫成本達40元/kg,而管道輸氫網絡尚未成型。高昂的儲運成本增加了氫氣的總成本,使得加氫站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。

    全球加氫站日均加氫量普遍不足設計產能的50%,設備折舊壓力大。單站建設成本在1500-2000萬元,低負荷率導致加氫站難以收回成本,運營困難。

    3.技術迭代緩慢

    德國關閉的站點多為10年前建設的35兆帕小型站,無法滿足商用車50/70兆帕的需求。對這些老舊站點進行改造的經濟性低于新建,導致設備更新換代困難。

    電解水制氫需50kWh/kg,僅能支持氫車行駛80公里,而等量電力可讓電動車行駛400公里。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,氫燃料電池汽車與電動車相比存在較大差距。

    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時間短,但加氫后需30分鐘壓力恢復時間,而電動車快充已縮短至40分鐘,兩者的技術差距逐漸縮小,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補能效率方面的優勢不再明顯。

    02

    中國加氫站發展現狀

    中國加氫站行業正處于從“政策驅動”向“市場驅動”轉型的關鍵期。

    1.規模與增速

    截至2024年底,全國累計建成加氫站540座,較2023年新增66座,但同比增速從2023年的34.8%大幅下降至11%。2024年新建成加氫站僅45座,增速創近五年新低。

    在此期間,諸多因素制約了加氫站建設速度,如市場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需求尚未充分釋放,導致加氫站運營面臨客源不足的困境;同時,加氫站建設與運營成本居高不下,在缺乏足夠市場支撐的情況下,企業投資新建站點的積極性受挫。

    投運率不足的問題也較為突出,已投運站點392座(72.6%),148座未投運或停運。以北京為例,其規劃2025年建成74座加氫站,實際僅完成19座,運營率不足50%。大量加氫站未能投入運營或處于停運狀態,造成了資源的閑置與浪費,也反映出在加氫站建設規劃與實際落地執行過程中,存在諸如項目前期論證不充分、建設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或資金短缺、建成后市場需求未達預期等一系列問題。

    加氫站結構方面正朝著大噸位化和綜合能源站主導的方向優化。在大噸位化進程中,1000kg/d及以上加氫站占比提升,這主要是為了適配氫能重卡的需求。氫能重卡作為商用車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,其單日耗氫量為8.5-10kg/百公里,遠高于普通乘用車,小型加氫站難以滿足其用氫需求。與之相對,≤500kg/d小型站占比縮減,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對大噸位加氫服務的需求變化。

    在綜合能源站方面,油氫合建站占比達75%,中石化通過“以油養氫”模式建成128座(占全國27.83%)。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加油站現有的場地、基礎設施以及客戶資源等優勢,將加油業務與加氫業務有機結合,有效分攤了運營成本,提高了站點的綜合運營效益,為加氫站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實現可持續運營提供了一種可行路徑。

    2.區域分布

    在加氫站區域分布上,呈現出頭部省份領跑的格局。第一梯隊中,廣東以69座加氫站的數量位居全國首位,該省憑借在經濟實力、產業基礎、政策支持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優勢,積極推動氫能產業全鏈條發展,在加氫站建設方面成果顯著。河北擁有37座加氫站,依托自身的工業基礎,尤其是在鋼鐵、化工等產業領域的優勢,積極探索工業副產氫的綜合利用,為加氫站建設提供了穩定的氫源支撐。

    山東有33座加氫站,該省在能源產業轉型過程中,將氫能作為重要發展方向,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,吸引了眾多企業參與加氫站建設。浙江加氫站數量超30座,借助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協同優勢以及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,在氫能技術研發、設備制造和應用推廣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,有力推動了加氫站的建設布局。

    此外,京津冀、上海、廣東等五大示范城市群建成239座,占全國44%。這些示范城市群在國家政策引導下,積極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,通過政策協同、產業集聚、技術創新等手段,在加氫站建設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、產業鏈培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,成為我國加氫站建設最為密集、氫能產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。

    中西部地區在加氫站建設方面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。內蒙古新增7座加氫站,該地區擁有豐富的風能、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,具備大規模發展綠氫產業的先天優勢。通過大力推動風光制氫項目,內蒙古正逐步構建起綠氫制備、儲運和加注的完整產業鏈。

    新疆的哈密、石河子等地也積極布局加氫站,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,如豐富的煤炭資源可通過煤制氫技術為加氫站提供氫源,同時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也具有較大潛力。

    重慶新增4座加氫站,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,重慶在發展氫能產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,通過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,積極推動氫能在交通、工業等領域的應用,促進了加氫站的建設。

    香港、青島、臺灣首座加氫站投運,進一步拓展了我國加氫站的布局范圍。中國石化在香港新界凹頭建成香港首座面向公眾開放的“油氣氫電服”綜合加能站,每日加氫能力達到1000公斤,為香港地區氫能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設施基礎。青島首座具有商業運營資質的海河路加氫站在青島煉化公司氫能“產研加”示范園內開業運營,推動了山東半島地區氫能產業的發展。

    臺灣建成首座加氫站用于光刻機供氫,在特定領域開啟了氫能應用的新嘗試。而西藏目前仍是全國唯一沒有加氫站的地區,未來隨著其交通、能源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長,有望實現加氫站“零的突破”。

    3.技術路線

    在加氫站技術路線上,面臨著一些關鍵瓶頸。壓力等級方面,新站中35MPa占比超90%,70MPa高壓站點不足10%。這主要是受制于車輛適配與技術成熟度問題。目前,我國市場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多數適配35MPa的加氫壓力,對70MPa高壓加氫的需求相對較少,導致加氫站在建設時多選擇35MPa壓力等級以滿足主流市場需求。

    同時,70MPa高壓加氫技術在設備制造、安全保障、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成熟度相對較低,其關鍵裝備如高壓氫氣壓縮機、儲氫瓶等的性能和可靠性仍有待進一步提升,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也有待提高,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70MPa高壓加氫站的大規模建設。

    儲運成本高也是一個突出問題。當前,長管拖車運輸成本達11元/kg(200公里),這種運輸方式受運輸距離、車輛裝載量等因素影響較大,隨著運輸距離的增加,成本將大幅上升。液態儲氫成本仍超40元/kg,雖然液態儲氫具有儲氫密度高的優勢,但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需要極低的溫度條件,對設備的保溫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極高,導致設備投資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。

    此外,我國管道輸氫網絡尚未成型,僅有少數地區有小規模的管道輸氫示范項目,難以實現大規模、低成本的氫氣運輸,這嚴重影響了氫氣的供應穩定性和成本競爭力。

    在應對技術瓶頸的過程中,我國加氫站在模式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。

    制加氫一體化模式得到推廣,2024年一體站占比提升至23.3%。以內蒙古烏海項目為例,通過采用制加氫一體化模式,實現了氫氣的就地生產和加注,有效減少了氫氣儲運環節,使得儲運成本下降70%。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氫氣成本,還提高了加氫站的供應穩定性,減少了對外部氫源的依賴,為加氫站的可持續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    換氫模式也開始試點。內蒙古烏海站采用換氫模式后,補能時間縮短至35分鐘,相比傳統加氫模式效率提升6倍。換氫模式通過提前在站內對儲氫裝置進行加氫,用戶在到站后只需更換已充滿氫氣的儲氫裝置,即可快速完成補能,大大提高了加氫站的服務效率。

    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加氫時間長的問題,尤其適用于對運營效率要求較高的商用車領域,但目前該模式仍處于試點階段,在設備標準化、運營管理規范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。

    4.企業競爭

    在我國加氫站建設運營的市場格局中,國企占據主導地位。中石化依托其龐大的加油站網絡優勢,積極布局加氫站建設,已建成128座油氫合建站,其氫氣零售量在全國位居首位。中石化利用加油站現有的場地、品牌、客戶資源以及供應鏈體系,實現了加油與加氫業務的協同發展,有效降低了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成本,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。

    相比之下,民企在加氫站市場份額不足10%,面臨諸多困境。

    由于加氫站建設投資大、回報周期長、技術門檻高,且當前市場需求尚未充分釋放,民企在融資能力、技術研發、資源獲取等方面相對較弱,難以與國企展開有效競爭。

    在融資方面,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加氫站項目的風險評估較為謹慎,民企融資難度較大,導致其資金短缺,難以大規模投資建設加氫站。

    在技術研發上,民企缺乏足夠的資金和人才投入,在關鍵技術如氫氣制備、儲運、加注等方面難以取得突破,設備依賴進口進一步增加了成本。同時,在獲取優質建站資源如土地、氫源等方面,民企也面臨諸多困難。

    全行業虧損是當前我國加氫站面臨的嚴峻現實。成本壓力巨大,單站建設成本在1500-2000萬元,其中設備折舊占80%。由于加氫站設備如氫氣壓縮機、儲氫瓶、加氫機等價格昂貴,且使用壽命有限,每年的設備折舊費用成為加氫站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高昂的成本使得氫價需達到50元/kg才能盈利,但目前政府補貼上限為30-35元/kg,即便在補貼支持下,加氫站仍難以實現盈利。

    利用率低也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。多數站點日均加氫量不足設計產能50%,北京部分站點甚至因需求不足而停運。

    一方面,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較低,市場對加氫服務的需求有限,導致加氫站客源不足。

    另一方面,加氫站布局不合理,部分地區加氫站過于密集,而部分地區則嚴重不足,進一步降低了加氫站的利用率。

    例如,在一些加氫站建設集中的區域,由于市場競爭激烈,各加氫站均難以達到滿負荷運營狀態,而在偏遠地區或加氫站覆蓋不足的區域,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戶又面臨加氫難的問題,限制了市場需求的增長。

    03

    中國的加氫站如何突圍?

    中國可以商用車場景綁定、綠氫降本、國產技術突破為重點,構建“區域協同+政策精準+生態閉環”的發展模式。

    1.聚焦核心場景

    全球加氫站關停潮的教訓表明,氫能乘用車在成本、補能效率和市場接受度上難以與電動車競爭。中國需將重點轉向商用車(重卡、冷鏈物流)和工業領域(鋼鐵、化工脫碳),優先布局京津冀、長三角等氫走廊,形成與電動車的錯位競爭。

    內蒙古、新疆等風光資源區通過“綠氫基地+制加氫一體化”模式,將制氫成本降至17元/kg,并就近服務工業園區的脫碳需求。例如,鄂爾多斯風氫一體化項目可為周邊零碳園區年供氫5萬噸,減少儲運成本70%。

    2.國產替代與高壓液氫并行

    當前中國加氫站以35MPa為主,而商用車需50/70MPa高壓加注。需加速國產壓縮機、IV型儲氫瓶的技術突破。

    借鑒韓國液氫站經驗,中國可在西北綠氫基地試點液氫儲運,并規劃跨區域輸氫管道網絡。

    3.精準補貼與審批松綁

    廣州對500kg/d以上加氫站最高補貼500萬元,湖北計劃2027年建成100座站點。建議延長補貼周期,并引入碳交易機制。

    當前加氫站審批涉及18項許可,耗時超1年。可借鑒廣西南寧經驗,將加氫站用地性質明確為“公用設施”,允許在非化工園區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,并通過“油氣氫電服”綜合站模式分攤土地成本。

    4.網絡化布局與生態閉環

    規劃京津冀、長三角等氫能高速走廊,串聯港口、物流樞紐與綠氫基地。例如,上海臨港“五位一體”能源站整合光伏發電、制氫、加氫功能。

    建立西北(風光制氫)-東部(工業用氫)的氫能交易平臺,通過長期購氫協議鎖定需求。

   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|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|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|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|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|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| 99视频在线观看精品|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|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|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|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|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| 日韩免费观看一级毛片看看|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| 色婷婷激情av精品影院|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|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|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|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|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|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|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|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|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|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|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|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|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|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|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|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|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|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|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| www.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|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|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|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|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|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|